爱尚小说网 > 前朝伪太子的科举路 > 第44章 第44章

第44章 第44章


之前点完名后,沈弈就拿专门的票据到派卷的地方领卷了,府试过后,考试所用试卷就不再是由官府免费提供的,按规定需收白银三分,即三十铜板,若要的多,就也多收。此外还有一些桌凳费等杂费,以及付给胥吏的陋规。

        零零碎碎下来,他花了百余文,这还是他第一次参加院试,换成其他参加过多次的童生,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希望自己一次就过,沈弈心想。虽说现在自己有不少的“私房钱”,但也不想浪费在这上面。

        领取到的试卷右上角会糊住沈弈的姓名并加盖印章,卷面也多写了一次他的姓名浮签,到交卷时还需要自行揭掉,防止舞弊。

        考题是学政坐大堂亲自写试题,考场上众学子屏息凝视,等待中,此刻考场静得一根针掉地,就清晰可听。

        不过半炷香的功夫,由文书用二尺高一尺宽的纸写成大字,贴在木牌上面,军士擎游供学子看,学子看后将牌上题目抄下并作文。

        作四书五经文三篇,与试帖诗一篇,算术题十题,并默写《圣谕广训》百数十字,是渭朝院试的正常内容,当然也可以随学政出题做改动。

        沈弈是第一间的位置,抬头就能看见木牌在他这一排面前停留数分钟,等所有人抄写完毕,才向后走去。

        四书文的第一道题: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他在脑海里过一遍,就想起本题出自《论语·泰伯》中孔子称讚尧的名段,意思是:孔子感叹,尧这样的君王真是伟大啊,他多么崇高,只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多么广厚,老百姓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对他进行称赞歌颂,他制定的礼仪制度多么美好啊!简直「平阳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记起来后,沈弈没急在草纸上动笔,他还在慢悠悠地磨墨。

        磨墨真的是苦差事,一张大字所用的墨,大概要磨半个小时,像林夫子这些文人都有养书童的。也是墨童,他们主要工作就是一天到晚地磨墨。

        沈弈即没有书童,也是在“孤立无援”的考场中,就只能自己磨墨了。

        关于磨墨,还有不少讲究,一说磨墨的动作可以活动关节,为写字做热身。二说磨墨时,可以凝神静气,思索一会的字怎么写。

        按沈弈来说:闲,真闲。

        他磨了有一会儿墨,也在脑海中构思好如何破题:本题出得中规中矩,因此破题时务必要颂扬古圣先贤的化育之功,指出尧爲百姓干了哪些事,用了哪些贤人。

        接着就开始赞美渭帝的英明神武,夸赞学政的忠心耿耿,以他为榜样,说自己也要励志辅佐渭帝

        在沈弈开始动笔的准备过程中,就有约三四波衙役或军士经过号房,他们是巡查的。

        府试中学政终日监视,并派人四处巡查,如有作弊或违规者,不仅取消资格,严重者而且还要戴枷以示惩罚。

        还有各县教谕,高踞于高凳之上进行监考,若有人交头接耳、移席、换卷、丢纸、喧呼、顾盼。他便会喝令禁止,甚至再你的试卷上盖一朱印,以违规论,文章再好,也要降一等。

        “砰、砰、砰”

        三声沉闷的鼓声响起,沈弈也正好放下笔,他刚把第一题从草纸誊写到试卷纸上,欲要看第二题时,有差役端着饭菜和清水送到每位考生的号房。

        饭菜是一荤一素搭配,没有多少油水,米饭还干巴,这就是沈弈今日的考场午膳。考场条件如此,他也只能一口一口勉强下咽。漫长的吃饭功夫,某种意义上也是休息。

        扫盘完,沈弈拉响号房的小铃,衙役出现,拿走碗筷。

        他舔了一口嘴角,开始第二题:水、火、金、木、土、榖惟修。

        出自《尚书·大禹谟》这道题稍微有些难度,按沈弈的破题理解,水能灌溉,火能烹餁,金能断割,木能兴作,土能生殖,穀能养育,这六样东西被称爲“六府”,是天地大自然用来养育万物生灵的。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圣人之德就体现在处理好政务,把“水、火、金、木、土、榖”这些东西都安排好,那就叫“惟修”,就能把百姓养好。

        这两题对沈弈来说,不是什么问题,誊写占了大部分的时间,照常用正楷抄录,卷面不能有涂抹,糊名之处更是不能有其他文字出现。

        暮色已经模煳起来,堆满着晚霞的天空,也渐渐平淡下来,没了色彩。考场中,衙役开始分发蜡烛,军士在内墙处挂起了灯笼。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一行行的不断向远方延伸,汇聚成流光溢彩,也是一尾尾鱼儿在河里游动。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点上蜡烛后,沈弈没有继续作题,号房的环境昏暗,趁着夜色,容易伤眼睛,他只检查下今日作的两题,准备入睡。

        他吃过晚膳,缩进草席闭眼休眠,在昏沉的脑袋发空中,反思起今日自己的状态,还算不错。也可能是因为一整天的天气没有想象中的闷热,特定买来防蚊的艾草也没有用上,想来接下来的两天也是如此

        “轰隆~轰隆”

        一阵强雷,把睡梦中的学子惊醒。

        沈弈起时,轰鸣声刚消退,紧接着一道蓝色的闪电划破天空,映在号房的墙壁上,他条件反射地苍白着脸。

        在吴氏镖局有一年的锻炼,他孱弱的身子健康不少,但脸还是文文弱弱、无害的模样,没有一丝改变,也不知道为何。

        在他出神之时,豆大的雨点伴随着震耳的雷声和刺眼的闪电急速地落下来了,它敲打着那接触到的一切,溅起白蒙蒙的水雾。

        睡前,连成一排的红灯笼,早已熄灭,放眼望去,号房外的夜色浸泡在黑色墨水里,漆黑漆黑,伸手不见五指,除了闪电来临时。

        点燃的蜡烛烧到半截,在暗淡的照耀下,沈弈起身,把卷子等物品再往号房里面挤挤,不让雨点打湿。自己缩成一团观察了有一个钟头,他的号房严实,没有露水的地方。

        此刻,也没有雷声,听着催眠的雨滴,困倦的他放心地沉沉入睡。周围号房也一片寂静,甲字房近在咫尺的另外几处考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除了甲字房是认真修建的,其他号房多是以前遗留下来的,一代代传承,中间补缺补漏也只是简单修葺。

        夏日多雨,每年科举都会有倒霉蛋,卷子被淋湿。对于科举这事,学识和运气哪一样都是不可缺少的。今年院试的普通学子更是时运不济,暴雨中有不少号房漏水,这对他们来说是灭顶之灾了。

        隐隐约约中,考场中就发出一些哀哭的叫喊声,但没有持续多久,随即就被在一旁看守的军士呵斥:

        “考场重地,不准喧哗。”

        有苦,憋着,还有两日的时间能补回来,继续吵就连夜赶出考场,补救的机会也没有。军士也不会管号房是否漏水,他们的职责就是防止有人趁乱舞弊。

        沈弈再次醒时,已然艳阳高照,风平浪静。压根不知道到隔壁发生啥事的他在窄小的号房中,酸爽地伸了一个懒腰,吃过早膳,有心力后开始作题了。

        接着就被绊住。

        学政出了一道试帖:赋得”“士先器识”,得“文”字。

        这道题出得很阴险,题干隐藏了后半段,原话应该是“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按沈弈所想,学政一定是故意的,要是自己不知道全句,很容易就审题不清、乱答一气。

        这句话是《新唐书·裴行俭传》里的,“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就是说做一个士,首先得有器识,然后再谈文艺。

        得“文”字,也就是要求用“文韵”来写试帖诗。渭朝目前的试帖诗规定比较简单,格式就是五言八韵加仄起格,不过试题中所有的文字都要用上,反之无分。

        花了一个早晨,作完此题后,沈弈感到不适,需要去茅房。

        渭朝的院试考场里设置了“出恭”“入敬”二块牌子,去时要先向学政申请领取“出恭”牌,才可在军士的带领下到茅房自行方便。

        “出恭”“入敬”牌也是在提醒考生要遵守纪律,轻去轻回,表示对科举考试的尊敬。

        得了允许后,沈弈将两块牌托于胸前,才出了号房,呼吸到新鲜空气。可没有一会,就闻到一股难以言喻的臭味,到茅房了。

        潭州府的考场内号房紧密相连,建的也多,靠近茅房的号房也不少。刚开始还好,日子一长,就必须忍受多日的臭味干扰。

        并且离得更近,听到的更多,毅力不强者就会被强行打断思绪。总总难处使靠近茅房的号舍被称为“臭号”,让诸学子们避之唯恐不及。

        幸好,才第二天,臭味不是太明显,沈弈赶紧去完后,就坐回号房,开始作赋题:“李白月夜著宫锦袍,泛舟采石”,赋以“顾瞻笑傲,旁若无人”为韵。


  (https://www.23xsww.net/book/65772/65772460/29834377.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