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九流手记 > 第26章

第26章


但是一个大混混为什么要筑塔镇妖,就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了。

        这事情,要从海张五的一大癖好说起。

        海张五平生最愿意听戏,没迹的时候,这家伙付不起票钱,轮胳膊耍横,也要赖在戏园子里听戏。戏班子的伙计们看他岁数小,又轻易不给人添麻烦,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管他。

        后来海张五在码头卖打迹,又逐渐把持了盐运,成了屈一指的大盐枭。这时候的海张五,可谓是要吃得吃,要喝得喝。可他想在天津卫的地面上听一场戏,那真是废死个驴劲儿,也听不到。

        海张五毕竟是混混出身,这一路摸爬滚打,没少干丧良心的事儿。天津卫的百姓们看不惯他,最愿意在背后论他的短长。

        老话说“京油子卫嘴子”,天津人的嘴,着实是不好惹。说书的先生们拿他“砸褂”,商行的伙计们的拿他开涮,就连靠捏泥人过活的泥人张,也以海张五为原型,捏了几个惟妙惟肖的泥人,“贱卖海张五”。

        海张五可谓是过街的老鼠,打是没人敢打,但是背后骂起来,谁都不含糊。

        爱听京剧的都知道,中国曲艺历史上,头一桩的大事,就是徽汉合流。徽汉二戏合而为一,才有了现在常说的京剧。

        那个时候,徽汉二戏虽然还没有正式合流,但两地的戏班子已经纷纷进入津京一代,两种戏曲都被京津百姓们接受和喜爱。

        海张五最爱听的,就是汉剧中的西皮调。

        只可惜海张五天生一副压嗓子,哼起戏来,比蛤蟆叫强不了多少,着实解不了戏瘾。

        在“稍直口大捷”的前一年,一支规模宏达的戏班子,吹吹打打的进了天津卫。

        戏班子的班主是从安徽来的,艺名叫做安六6。安六6本身是徽剧出身,但是却徽汉双精,唱起汉剧西皮来,有几分汉剧名角米应先的味道。

        这安六6也是一个有个性的主儿,他来到天津卫之后,不对百姓们开嗓,单给海张五一人唱戏。

        平时海张五求爷爷告奶奶,都请不到一位戏子来家里唱戏,这一次倒好,整个戏班都供自己消遣,海张五美的鼻涕泡碎了一地。

        海张五就在自家的后院搭起戏台,每天吹拉弹唱,还不快活。

        要说这可怜之人,必定有可恨之处。海张五

        花开双蒂,各表一枝。一秤金那边如何运作,暂且不再赘述。单说这海张五上下打点,将何少爷押送入京后,马上按照安六6的吩咐,命人打造一尊白塔,沉入海河的河眼。

        海张五留了个小心思,特意吩咐工匠在白塔上留下字据,表明这镇河妖的白塔,是海张五出资所为。海张五此举,是想要名传千古。

        海张五也最终如愿。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侵占天津,海张五投入了洋人的怀抱,帮助洋人大肆屠杀国民。他的千古骂名,也一直流传至今。

        一秤金自诩为不出世的高人,然而实际上,他那些能耐都是从古书典籍中得来的“屠龙之术”。

        屠龙之术听起来高大上,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好词儿。它指的是看似高明,但却毫无用武之地的本领。

        一秤金虽然被尊为奇人,但那时候,江湖戳点的领头人,并不是一秤金,而是他的本家,京城姥姥金英璨。

        金英璨有一套刑部派的回勾磔骨刀,由大到小总共七把。在法场行刑的时候,这七把刀就是削皮割肉的刑具,然而背地里行走江湖,这七把刀就成了金英璨的法器。

        甭管是邪祟魍魉、妖魔鬼怪,金英璨兜头便砍,无往而不利。

        金英璨在刑部大牢中见过何流一面,只这一面,金英璨就认出,眼前的这位,目生双瞳,面带湿痕,他根本就不是家大业大的富家公子,而是在海河底兴风作浪的河妖。

        金英璨认出何公子的真身,却不说破,他上报刑部,希望由他亲自行刑,手刃勾结粤寇的逆党何流,以正国威。

        京城姥姥要屈尊行刑,刑部的官员们虽然觉得奇怪,但也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就这样,斩何流何公子的差事,落到了金英璨的头上。

        (本章完)


  (https://www.23xsww.net/book/44/44928/17130812.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