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 > 第二百三十九章 船厂

第二百三十九章 船厂


在李治恋恋不舍的目光下,崔瑾登上了船。此行,增加了萧博文、萧宸和顾霖。顾霖的到来,让崔瑾有些意外,还以为怎么着也会到了苏州才能再次见到呢,不料人家家主挺有魄力的,一下子就将自家最看好的小郎君送到这自己跟前,当跟班也好,当人质也好,总算是表达一番情义吧。

        若是后世,坐公交车,从扬州到苏州也不过两三个小时,但如今乘船,沿着长江沿岸行进,还是要费一些事儿,不过也大半天便到了。码头,已经有密密麻麻人等候着。柴绍为了以防万一,只留下一半儿的兵士在扬州,其余均让副将带着随同崔芮一同到了苏州。

        先是兵将们上岸,将各色人群隔开,然后,崔芮等人再一个个地弃船登岸。等着接见的人虽多,但能上前的不过是刺史府前几个大员,然后便是几名世家代表。只是礼节甚是繁琐。

        “阿耶,儿子想直接就到船坞去看看,您和阿娘先行进城,晚间儿子再与你们汇合。”崔瑾禀告道。

        知道长子心里一直惦记这这桩子事儿,这是关系到朝廷、关系到各方利益的大事,所以,虽然担心长子的安全,但崔芮还是应允,只是让人好生保护着。

        柴绍的副将安修仁也算是崔家的老熟人,就是当年护送唐俭、崔慕前往dong突厥的大将。因为那次崔慕的计策,大家都随之建功,他也得了提升,此次得知又要随崔芮前往江南,便觉得自己和博陵崔氏挺有缘分的,说不得又将建立一份大大的功劳。

        “崔刺史,便让末将随同崔小郎君走一遭吧,嘿嘿,听了大总管的描述,这心里一直惦记着那些船舶呢!”安修仁笑道。

        崔芮自然是巴不得的:“那就有劳安将军了!”

        崔芮靠岸的码头便是隋朝时期便已兴建的刘家港,即后世的太仓港,只是,目前不过是个小码头,不能停靠大量的船舶。还是到元朝后,朝廷开始实施漕粮北运,才在刘家港沿线建起了大型码头泊位,建立了海运仓储和海事机构。至明朝,刘家港更是作为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所以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枢纽港。到后世,由于其独天得厚的地理位置,为了保障长三角和本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国家和江苏省高度重视太仓港,将其建成江苏沿江集装箱运输的内贸转运枢纽、近洋直达集散中心、远洋中转基地,成为“江苏第一外贸大港”。

        而崔瑾也看中这个难得的天然良港,便在刘家港不远处修建船坞,打造船厂。骑马不过两刻钟便可到达。沿着海岸线纵身进入,直达船坞。见到一大群武装人员疾驰而来,护卫船坞的兵士全都举起弓箭。不过,很快便发现原来是自己人。

        安修仁拱手道:“李将军,某奉命护送崔小郎君前来查看船坞。”并给崔瑾介绍,这便是娘子军的首领李眉了,原是平阳公主的贴身护卫长。

        李眉露出一丝笑意,对崔瑾拱拱手。崔瑾细细打量一番,心里暗自叹息,如何军姿,让儿郎都不禁羞惭。“有劳眉姑姑!”他正色道。根据柴氏兄弟的介绍,他们也是如此称呼娘子军中的几位女将领的。

        李眉愣了愣,随即一向严肃的脸不由温和了几分:“崔小郎君不必客气,某将不过是奉命行事。”便请崔瑾一行进入,但兵士都留在外面。

        船坞的负责人原是李靖手下的护卫,名为李振,与李宝为堂兄弟,在征战dong突厥中负了重伤,伤到腿上筋骨,医治后走路仍有些颠簸,便被推荐给崔瑾。后来,崔瑾准备悄悄在苏州建船坞,但又担心被家人发现,与李宝一说,李宝便推荐了自己的兄弟。而李振也的确未辜负崔瑾的信任,短短两年时间,不仅将船坞建设起来,还召集人手按着模型和图纸将船只打造了出来。同时,因为出身行伍,对船坞施行军事化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船坞的安全,保证了造船技术不被泄露。可以说,李振在崔瑾未来开通海上商道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见到李振,崔瑾便真诚地拱手道谢:“振叔,有劳你了!”当时,自己只是给了他一笔钱,连人手都没有一个,便请他单刀匹马地到苏州探路,虽说前前后后花费了百万贯的,但那些钱李振都是精打细算,大部分都花费在了购买材料和船工工钱上去了,自己可是一个子都没要。最后,还是崔瑾看不过,令人送了些钱财到他家中,说,那是他应得的工钱。

        李宝和李振兄弟,对自己都有大恩,崔瑾岂不能重视和尊敬?“此次婶婶他们也来了呢,待会儿振叔回城便可与家人团聚了。”崔瑾笑道。为了造船,李振已经离家两年,让崔瑾很是愧疚。

        李振皱皱眉头,道:“某吃住都在此处,他们来作甚?”他可没想过让媳妇儿儿女也住在船坞内,这样不利于保密。

        崔瑾摇摇头:“已经让人买了一处宅子,振叔和宝叔可以住在一起,这也可互相照顾。”既然要在苏州呆上好几年,自然是要将一家人都带走的,所以李宝也带上了家人。原本两兄弟便关系紧密,正好做邻居。

        李振也不客气,爽快地拱手道:“那就多谢小十三郎了!”

        客气了一番后,自然是参观船坞,查看船厂,接见主要的船工。得知这位便是那制造船模、绘制图纸的崔小郎君,那些老船工不禁有膜拜之心,心中纷纷暗道,怪不得李总管说这位是文曲星转世,果真如此啊,若不然,怎会如此年纪便懂得那么深奥的造船本事?

        崔瑾和船工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感谢他们对船厂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表示,今后必将他们的名字登记在册上报朝廷,根据其成绩对其进行嘉奖。

        这些事儿已经是非常熟悉了,就如造纸场和印刷厂的那些主要员工一样,这些处于最底层的人们,能够按时得到工钱,且是一笔不菲的工钱,已经是非常满足了,何况旦有成绩,李总管便根据管理规定足额发放奖励,绝不吃回扣拿好处。如今,再听闻要将他们的名字上报朝廷,或许还能得到嘉奖,船工们终于忍不住热泪盈眶。

        待大家平静下来,崔瑾便开始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一是准备试航已经造好的福船、沙船、广船和侦察船,二是开始加大马力全力造船,三是继续攻坚克难改进技术。

        船工们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崔小郎君的信任,造出最漂亮最结实最快速的海上船舶。

        而有位老船工提出,若想在半年内造出各六艘海船,若干搜侦察船,人手有些紧张。

        崔瑾笑道:“此次从将作监和工部要了不少人来,正好可以不足人手。”和造纸场和印刷厂一样,目前,船厂实施的也是流水线作业,只要有熟练工带着,那些人便可以依葫芦画瓢地开展工作,当然,精细活、关键活全都还得依赖熟练工,他们只能打打杂而已。而船厂需要的正是大量的打杂工。同时,也和柴绍商议了,将士卒作三部分,一部分去帮忙种地、一部分进船厂打杂,一部分负责治安保卫。到时候,均支付工钱。如此,士卒们也高兴,自己也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若是从外面召集员工,一是不敢用,二是苏州人口不多也不好招人,三是时间较为紧迫。

        那些士卒得知,便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了自由报名,不料最后居然九成士卒都愿意打工赚钱。唐初,虽然重视军队建设,但奈何国库一直空虚,所以除去基本的军备,士卒的饷钱极低,主要靠的还是平时上阵杀敌得的奖励,若是平时,能够混饱饭就不错了。所以得知能得到工钱,那真是高兴得不得了。

        柴绍一看,不成啊,这样子军心就散了。崔瑾便又道,这种地、造船、治安保卫的士卒半年或一年一换,另外,即便是种地、造船,每日的军事训练也不能耽搁。治安保卫的士卒,按照执行出海任务按天支付补贴。如此,才算让士卒们平息了下来,按照崔瑾给出的条件进行了选择和调换。

        柴绍笑道:“小十三郎,若是按你的法子,这大唐就养不起军队了。”

        崔瑾摇摇头:“当兵辛苦,不仅是要吃苦,更是要拼命,若是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障,如何能让将士们拼命?”唐初主要施行的是府兵制,府兵需要自筹武器、粮草、衣甲、马匹等,负担沉重。只是府兵按均田令授田,免除租佣调,这是府兵制能得以实施的经济基础。同时,府兵是农兵合一,平时务农,闲时训练,战时出征,战斗力低下。而那些战斗力强大的部队,主要还是集中在边军,内地府兵最多是参加一下叛乱剿匪。


  (https://www.23xsww.net/book/35/35732/13101556.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