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大明火枪兵 > 第一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

第一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横亘蒙古高原东南部的燕山山脉,是华北平原天然屏障,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华夏大汉北拒游牧民族的兵家必争之地。自始皇帝起就在燕山开基建造城墙、关隘。经过历代皇朝补充修葺,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睡卧北方大地,守护中原平安,两千多年屹立不倒。在起到戍边保国的军事作用同时,已经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是中华脊梁,成为大汉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得长城者得天下,已是历代君王治国安邦的一个基本常识。

        大明朝老朱家是从蒙古人手中抢得江山,为防备大元残余卷土重来,同时为防御北方其他游牧民族的骚扰,自始至终对北方防务建设非常重视。长城、关隘、墩堡的修筑工程,在明朝的近三百年中几乎没有中断,逐步形成了“九边”重镇。明长城对于明朝政权的巩固,北部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安定,国家的安全都起了积极作用。在防务布局上采取列镇屯兵,分区防守。

        在这“九边”重镇中,蓟州镇最为突出,成为明朝第一重镇,它的防御范围,东起山海关,西到居庸关,共2000多华里,沿途共设十二路卫所屯军,三十二个重要关隘,是拱卫京畿的屏障,历来由皇室最为信任的总兵镇守。明朝很多著名将领都曾经在此充任总兵,如俞大猷、戚继光等等。

        我们的故事就从长城开始。试看主人公从此地走出,金戈铁马,征战天下,开疆拓土,扬我大汉民族赫赫天威;历数风流,挥斥方遒,变鼎革新,再造大明皇朝万代辉煌基业。

        ———————————————————————————————

        大明皇朝万历十八年,边地燕山,长城脚下,寒冬腊月。在接近岁尾一天的黎明时分,天色更显黑暗,大雪为遮蔽即将初升的太阳,显得越发急促,纷纷扬扬遮蔽了整个天空,凛冽朔风配合猛烈冰雪,在群山之间呼啸肆虐。

        就在这时,天际一道流星拖着长长的橘红色亮丽尾翼,如空投的炸弹般尖啸着向风雪肆虐的大地迎面扑下,一头扎入莽莽群山。如果这道流星被天文爱好者看到,一定被认定是载着天外来客的UFO;若是被久经战场的军人看到,第一个反应肯定是卧倒,然后拉响空袭警报。随着流星划过,世界好似瞬间停顿,变得万籁俱寂。初升的朝阳趁着风雪停息,冲破雪雾迷障,将金色阳光撒向大地群山。

        躺在火炕上的潘嘉义,在流星坠落之际,无来由的心里一悸,再也躺不住,招呼老伴一声,胡乱穿好衣服,推开被雪挡住的房门,一瘸一拐的拄着拐杖,从茅草房里钻出,眯着眼睛瞧了瞧天边的朝阳,然后踏着厚厚积雪,咯吱咯吱走向村北,在一棵光秃秃的老榆树前停住脚,手搭凉棚望向村后的群山。

        苍茫的群山完全被白皑皑的积雪覆盖,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刺眼白光。陡峭山峰间点缀的稀疏松柏,在白雪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苍翠遒劲,生机盎然,为居住此地的山民平添了一丝对未来的期冀希望。叽叽喳喳的麻雀,纷纷从巢穴飞出,扑棱棱的穿梭在树丛之间,并逐渐向村庄聚拢觅食。

        站在村口的潘嘉义看着漫山遍野的厚厚积雪,稍一犹豫,拄着拐杖,迈动不甚灵便的腿脚,沿着一条宽阔山谷冰河迤逦向北边的山里走去。拐过几道山梁,看到了如盘龙般沿着山脊蜿蜒伸展的青灰色长城,以及伫立在两座险峻山峰中的一座关隘。

        关隘两旁各有一处屯驻营盘,类似于大城的瓮城,分列关隘两则。每个营盘各有五十余间营房,供屯丁驻扎。这样分布的屯军营盘又叫关城,在蓟州各处关隘随处可见,既是根据地势走向,为了布防需要,同时也是针对明军来源,方便管理统带而设置。因为大明帝**队兵丁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屯兵,一部分是募兵,为方便管理,一般都单独设置营盘。后来屯兵流失太多,募兵成为军队主要来源,这些军营又改为主兵营和客兵营。客兵就是由外地招募的军队,主兵就是本地招募的军队。

        这座关城一共驻扎一千余名守关兵丁,当然不全驻扎关城,关隘两旁山上的长城也有屯兵之所。负责统辖兵丁的长官是一名千户大人。

        潘嘉义走到右边屯兵营盘的大门前,砰砰敲了几声。由于来的太早,兵丁尚未起床。等了大约半注香功夫,吱呦一声,营房的大门闪出一条缝隙,半个愤怒的脸庞瑟缩着探了出来,刚要发作,看到站在外面的潘嘉义,马上换了一付笑脸。“我说谁敢大清早就来叩关,原来是大伯,这天忒冷,冻着可不得了,快进屋笼笼火。”说完撤步闪身让出进门的道路。

        原本佝偻着腰,拄着拐杖的潘嘉义看到兵丁,本能挺了挺腰杆,边进门边问道:“小春子,你二叔起了吗?”

        急急忙忙要往营房里钻的小春子听到潘嘉义的问话,将尚未系好扣子的老羊皮袄裹了裹,用手指了指长城边的上马道说道:“巡哨去了。”说完哧溜钻入房间。

        潘嘉义看着小春子的背影,摇摇头,兀自沿着上马道吃力的向长城城墙顶走去。刚走到第一个烽火台,迎面遇到巡哨归来的总旗李蒙。

        顶盔贯甲一身戎装的李蒙老远就大声说道:“我在城墙巡哨,透过垛子口老远就看到你上来,冰天雪地,天冷道滑,大哥到关城来有啥事?”

        “还不是惦记你那调皮捣蛋,无法无天的二侄子,外出打猎已经三天,还不见人影,心里不踏实,就过来看看。若是方便,支派几个兵丁,替我出关寻摸寻摸。”潘嘉义边透过城墙的垛子口往北瞭望边说。

        李蒙听了潘嘉义的话,安慰道:“兴臣那小子,别看岁数小,机灵着呢,再说从你身上学的一身本事也不白给,不会有事,大哥放心就是。”一边说着宽慰话一边扶着潘嘉义往城墙下走去。

        潘嘉义先人曾跟随永乐大帝戎马征战,后来立功被封总旗,成为屯丁,屯驻边塞,驻扎在发源于蒙古高原流经燕山的滦河边的长城关隘。这个关隘因最初屯驻的兵丁由潘嘉义祖先负责守护,就叫潘家口。明代这样的地名在北部边地非常普遍,比如最初屯驻的兵丁负责人姓张,关隘就叫张家口等等。

        总旗官职很小,在大明朝属于不入流的低级武官。但因总旗印信是永乐大帝钦制,且可世袭,老潘家特别珍视,奉为传家宝贝,一代代也就坚持在这长城脚下扎下根基,子承父业,历代为兵,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军人。从没因生活日益困顿而逃丁。

        到潘嘉义这代,正赶上大明朝一代名将戚继光镇守蓟州。于是潘嘉义被征召加入戚家军,成为戚家军鸟铳枪骑兵的一名总旗官,跟随戚总兵抵御鞑靼人犯边。后来在征战中腿部负伤成为残废,失去作战能力,解甲归田,退出军役。李蒙家居离此不远的李家屯,和潘嘉义一样,世代屯兵,两家成为通家之好,亲似兄弟。

        李蒙将潘嘉义扶下城墙,叫过已经收拾利索的小春子,吩咐道:“李春,带一小旗兵丁到隘口北边寻摸一下,若是遇到你二弟,让他回来,免得你大伯惦记。”

        潘嘉义共有五个孩子,四个小子一姑娘。老大叫做潘兴汉,接替潘嘉义做了鸟铳枪骑兵,两年前与鞑靼人作战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老二叫做潘兴臣,今年十五岁,明年就可接替父兄袭职从军。姑娘叫潘美娘,十岁,已许给李蒙的小儿子,尚未出阁。剩下两个娃娃,还在穿开裆裤和尿泥玩,没有起名。

        老二潘兴臣练就老父一身精湛的骑射功夫。自父亲残废,哥哥失踪后,就成为家里顶梁柱。为补贴家用,经常独自出关打猎挣取银钱。为了在年关到来之前,多猎获一些野味,改善一家生活,三天前又骑着老爹的瘦老战马,单人独骑出关狩猎。

        狩猎可不是凭一把子力气和满身的武艺就能有所收获。这是一项专业工作,需要丰富的野外生活经验,同时要对动物生活习性非常熟悉,二者缺一不可。长城内外燕山山脉冬季的主要猎物有狍子、黄羊、山鸡和野兔。狩猎山鸡、野兔主要在猎物经常活动觅食的巢穴附近或者动物往来必经之路上,采取下细绳套套取的办法。狍子和黄羊冬季觅食的范围比较广,而且行走没有规律,要想猎获,就要在经验的前提下靠一些运气。

        潘兴臣边往北走,边沿途下绳套,设陷阱。走了一天,将自带的所有狩猎工具设置完毕后,就沿着群山寻找狍子和黄羊这两种大型食草动物的踪迹。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天,经过一天寻踪,终于射杀一头肥硕的大黄羊。傍晚,寻找一处背风之地歇息。

        就在黎明之际,熟睡的潘兴臣被天空传来刺耳尖啸惊醒,只见一团橘红色的火焰,从天际电掣而来,然后一头扎入不远处一片悬崖。从没见过此类景象的小伙子,开始吓得不轻。镇静片刻,好奇压过恐惧,起身向火团下落的方向走去。

        拐过一道山脚,潘兴臣借着晨曦的第一缕阳光,远远看到悬崖根部一棵巨大油松的树干上插着一个约粗有一人合抱长有一丈黑乎乎的铁家伙,而在铁家伙旁边边竟然还附挂一个黑人。由于此人随身衣物被深深插入树干的铁玩意夹住,没有掉落地面,而是悬在树腰摇摆晃荡。

        潘兴臣在哥哥失踪之前,因家境稍微宽裕,曾经读过几年私塾,肚子有点笔墨。看到此景,不由笑了,随口骚出一句歪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挂松树打提溜。”他以为这个不幸之人,是天外飞来横祸殃及的无辜,赶忙攀上巨松,用绳索系住此人,将铁家伙夹住的衣物用刀割破,慢慢吊到雪地。

        此人年纪约有二十四五岁,发髻光秃,体格魁梧强壮,身高约有八尺,包括脸庞全身都附着一层煤黑色烟垢,看不出模样,并且泛着火药燃烧后的刺鼻气味。身上衣物与大明朝样式大不相同,就连鞑靼人也没这种服饰,且已被烟火熏染的斑斑驳驳,不成样子。不知是因天冷冻的还是烟火熏的,已经失去知觉,昏迷不醒。

        潘兴臣赶紧将几乎冻僵了的陌生人吃力的抱到宿营地。就在小伙子想方设法救治之时,李春带着几个潘家口长城哨卡的兵丁沿着踪迹寻来。众人都是刀头添血的过来人,看到状况,知道再不施救,这人就要交代,于是稍微做些急救处理,待有了一丝生命迹象,简单做一副担架,抬着陌生人,连同插在树干上的罪魁祸首一同取下带上,急急忙忙返回哨卡。

        年轻人身体本身没有多大损伤,主要是因在天空高速运动,呼吸不畅,暂时缺氧,身体冻僵,血液循环减慢,再加落地剧烈撞击,头部受到震荡,陷入昏迷。经过一番救治,慢慢恢复生命体征,脱离危险,呼吸逐渐平稳顺畅。

        年轻人恢复知觉后,费了好大劲睁开被烟灰敷盖的眼睑,看了看围在周身的几个陌生人。这些人虽不是牛头马面,发型服饰却怪异无比,都穿着古代的服饰盔甲,发髻也长长的挽在脑后,再加因刚刚苏醒,眼神迷离,无法聚焦,人影在眼前重叠晃动,飘渺不定。依着年轻人的经验,无论电视演绎或者书中记载,阴间的鬼怪穿着都是古代服饰,据此他判断自己已身处阴间,心里顿时拔凉拔凉的,惊悚的将双眼紧紧闭上。

        自小从老人那里听来的鬼怪故事,新鬼初到阴间,要经受刀山火海的煎熬和十世阎罗的拷问,承受住就说明前世无有孽障,可以混个好鬼差,且可投胎重新做人,若是不能承受,则说明前世作孽太深,要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经受煎熬。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年轻人心想:“我前世没有做对不起人的坏事,还怕你们这些围着我的小鬼不成?”同时感到这些鬼怪无恶意,没施加千般折磨,于是胆量逐渐恢复,睁开双眼,大胆看向这些如同围观怪物一般的兵丁。

        当扫视一圈,看到靠自己距离最近的一个半大孩子时候,心里不禁一沉,寻思道:“坏了,这次灾祸,不但我被炸死,连带弟弟也一起遭受无妄之灾,随同来到阴间。”于是强忍悲痛,用温柔慈爱怜悯的复杂眼神看着面前的少年,颤声说道:“兴臣,怎么你也没有躲过,随哥哥一起来这里遭罪!”

        站在年轻人旁边的少年听到自己救回来的陌生人问话,被唬的一激灵,思念的心弦被瞬间拨动颤鸣。两年来魂牵梦绕,不能释怀的,就是这熟悉的声音,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没有忘记。

        七百个日日夜夜,多少个午夜梦回,耳边回想、思绪感念的就是这熟悉的声音,只是一直萦绕梦里,每当醒来想要抓住一丝痕迹,却又海市蜃楼般倏忽逃遁。如今再次听到,不啻天籁福音。


  (https://www.23xsww.net/book/1/1263/290753.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